首页 > 手机软件 > 未命名 > 掌上蔚园客户端下载
掌上蔚园客户端

掌上蔚园客户端

类型:未命名 更新:2023-11-22 语言:简体中文 环境:安卓

软件介绍

编辑点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

滁州学院的校园官方移动app,在这里实现了学校(院系)通知、校内新闻、校历、私信交流、组织架构(通讯录)和用户基本资料的展示,然而还实现了精品化的校园应用,学生查课表、查成绩、一卡通余额的查询等,应有尽有,需要的快点击下载使用吧!!

掌上蔚园客户端

软件亮点

精品应用--随时随地,即点即用

通知回执--收集统计更方便

校内聊天--超便捷沟通方式

软件功能

1、快速反馈会议通知消息,可以在通知消息下面选择相应的参会选择并点击提交信息;

2、在线和同学老师聊天,支持进入消息聊天中心在群聊中聊天或和同学私聊;

3、进入校园问答中心提问,能选择校园问答服务并进入查看其中的问题并挑选问题回答;

4、发布失物招领信息,选择进入失物招领中心后就能将自己捡到的物品信息编辑并发布;

5、向学习领导或部门发送邮箱信件,使用学校的邮箱可以将自己的个人意见和建议发送;

6、查询办公电话,进入办公电话服务专区并在里面查询到学习的各种办公电话资料;

软件特色

1、设置了丰富的应用工具,我的应用栏目中设置了课表、校园新闻以及校历和校内生活多个应用;

2、拥有不同的应用形状图标,每一种应用都有自己专属的形状图标,表达不一样的内容;

3、方便快捷的通知消息统计方式,里面设置了能回复反馈的消息通知功能并支持快捷回复;

4、提供超便捷的沟通方式,平台还设置了沟通交流中心并支持创建或加入群聊在线沟通交流;

5、支持个性化设置的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各种应用服务,同时还支持自由设计排序;

6、多功能聊天信息界面,里面支持发送或接送语音包、文字、@需要提醒的人或发送表情等;

掌上蔚园客户端

学校简介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与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相连,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朱元璋从这里开始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创作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确立建设“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32个,管理类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工、管、文、理、经、教、农、艺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思变尚新、务实求真”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荣校、尊学敬道”的优良校风,深入践行“修德、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探索一条“由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双基”建设示范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

党建和思政工作呈现新气象。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注重文化育人,落实关爱育人,推进网络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荣获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全国乡村道德模范”“安徽好人”“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2015、2016、2017、2018年学校领导班子在安徽省委党建和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2个,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113”产业创新团队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五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中国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学校第二次转型探索发展之路。“地方应用型高校‘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转型·融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管理学》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项。建有实验室和实训中心20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6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自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406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62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57项、省级奖项3849项;在六届“互联网+”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奖项104项,学校排名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26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蔚园蜂巢”众创空间获得省级备案。《人民日报》官微发布2015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薪酬百强榜,我校位列全国高校第92位。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近三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总体较好,各项调查结果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学校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现有“双能型”教师51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省优秀教师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第五批“特支计划”人才2人,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另有柔性引进三类以上人才10余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别获2019年、2020年度省级考核优秀等次。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深化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滁州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订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功申报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与多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切实有效的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67项。获批国家专利54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15项,7项发明专利实现技术转让。学校入选2017、2018、2019、2020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实景地理环境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第一届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二等奖。科技到账经费持续大幅递增,2020年达到5838万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列安徽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三年科技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4亿元。

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与美国、英国、韩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台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牵头安徽高校与台湾高校成功举办六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加强与国内知名应用型高校交流,与省内应用型联盟高校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班,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班实现全覆盖。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12348”发展思路,突出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推进质量提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大学文化

【关于校名】“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释义】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滁州学院校训

校训:修德 求是 博学 笃行

【释义】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

“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

“笃行”,即强调重视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滁州学院精神

滁州学院精神:思变尚新 务实求真

【释义】

思变尚新:思变就是力求改变现状,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自我更新观念;尚新就是一种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独具一格的开拓创新精神。

务实求真: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做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求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探索,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思变尚新务实求真”是滁州学院数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是凝聚并激励全体师生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旗帜。

校风

校风:爱国荣校 尊学敬道

【释义】

爱国荣校: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滁州学院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是推动滁州学院人志存高远、担当济世的巨大力量。荣校就是热爱学校,不计一己之得失,勇于为校争光,这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和情感源泉。

尊学敬道: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创造。既要谦逊有礼,虚心好学,尊敬师长,又要重视自己品德和意志的磨练,提高自己的修养。

“爱国荣校尊学敬道”浓缩着滁州学院人对国家和学校深沉的挚爱,寄寓着滁州学院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执着。

教风

教风:博学善导 敬业爱生

【释义】

博学善导:“博学”就是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教学技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善导”就是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疏导学生的困惑,对学生循循善诱。

敬业爱生:“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真心真意的投入,长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工作踏实勤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生”就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对学生竭尽所能倾尽所有,做到诲人不倦,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博学善导敬业爱生”是教师文化素质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和简要概括。

学风

学风:勤学善思 知行合一

【释义】

勤学善思:“勤学”就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对真理和知识充满强烈的渴望,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善思”取自《论语》中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说明了学贵精思之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在滁州讲学)提出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学说,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指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勤学善思知行合一”,要求学生勤于求学、善于思考、注重实践、强调应用,是求知问学的最好原则和方法,符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软件均来源于网络,不推广不盈利,仅供学习使用,请24小时后删除,请支持正版,如有侵权,联系删除!qq 739051932信箱